**城市足球集团中国区CEO汤锡钢:中国最缺的是社区足球**
在全球范围内,足球被称为“世界第一运动”,无论在职业联赛还是青少年发展领域,足球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。然而,**城市足球集团中国区CEO汤锡钢的一句话点出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核心问题——“中国最缺的是社区足球”。**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,因为足球的根基不仅在职业联赛,更深藏于基层的社区体系。想要推动中国足球的全面崛起,我们需要从社区足球开始,夯实基础。
### **为什么社区足球至关重要?**
社区足球对于足球生态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,它是连接职业足球、青训体系和大众参与的重要纽带。发达足球国家能持续涌现优秀球员,社区足球功不可没。例如,**英国的草根足球体系十分健全,依靠社区的支持与俱乐部的连结**,像曼彻斯特城这样的职业俱乐部能够稳定挖掘并培养出高水平球员。
然而,在中国,尽管近年来职业联赛不断升温,但社区足球的发展普遍滞后。很多城市虽然建造了现代化的体育场馆,但缺乏真正服务于普通市民的足球场地。许多孩子每天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学业压力,却**难以找到一片可以无忧无虑踢足球的社区草场**。足球无法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,这对足球文化的培育是一种巨大伤害。
### **现状:城市足球场地少,社区参与度低**
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,但足球基础设施却未能同步跟上。以大城市为例,北京、上海等地虽然有现代化的职业俱乐部和球场,但城市中服务社区需求的小型足球场较为稀缺,尤其是在租金昂贵的地段。根据数据显示,**中国每万人平均足球场地数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。**
更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一些地方的足球场已经建成,却因为**高昂的租赁费用,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**。国外的许多优秀案例表明,只有当足球设施触手可及,社区参与足球的氛围才能真正形成。德国“街头足球计划”便是极佳示范——通过在人群密集区铺设球场,让青少年、中老年人乃至低收入群体都能参与足球运动,从而提升了整个国家的足球普及率。
### **如何在中国推动社区足球发展?**
1. **资源共享,降低门槛:**
为更好推进社区足球,中国可以借鉴国外成功案例,例如瑞典等北欧国家的足球资源共享模式——学校体育场地在课后向社区开放,居民也可低成本使用。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了建设投入,同时让更多普通人走进了足球场。
2. **加强政策支持:**
汤锡钢提到,中国需要为社区足球引入更实质性的政策支持,例如加大对小型场馆建设的补贴力度,或者为企业赞助社区足球活动提供税收优惠。这些政策不仅能让足球场更加普及,还能吸引更多资源进入草根足球领域。
3. **培养社区足球文化:**
有了场地以后,如何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?关键在于培养足球文化。比如通过定期举办社区足球赛、家庭足球体验日等活动,让足球成为家庭和邻里之间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。曼彻斯特出名的“蓝月亮足球公益日”就是一个典型案例,吸引家庭成员共同上场,传递足球精神。
### **社区足球与职业俱乐部的双赢模式**
值得注意的是,社区足球的发展并不只是为民生服务,还能为职业俱乐部带来长远利益。以曼彻斯特城所在的城市足球集团为例,他们通过与社区建立密切联系,发掘了许多青训人才,同时也为俱乐部积累了大量忠实球迷。汤锡钢坦言:“**职业俱乐部若想长期稳定发展,扎根社区是唯一的出路。”**
中国的职业俱乐部若想模仿这些经验,例如中超球队可以协助城市社区开展免费的足球训练营,或者开放训练场供社区活动。这样不但激活了周边足球风气,同时还能为俱乐部的未来发展提供潜在支持者和人才。
### **结语**
汤锡钢对中国足球的问题一针见血:职业足球的繁荣需要扎实的社区足球作为根基。**没有社区足球的国度,足球文化就是“悬空的金字塔”,无法稳固发展。** 中国足球能否走向世界舞台,或许并不取决于职业明星的增加,而取决于足球是否能触及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。